近年来,浙江师范大学重视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建设,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水平,优化整理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资源,努力推进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进步,主张规范、有序、合作、革新的研究生教育工作理念,获得好效果。
一是健全学位体系,推进学位点总体布局科学有序。通过现有教育学、中国语言文学、数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,达成交叉融合,扩大博士点学科的影响力和辐射面;积极探寻博士学位新的增长点,特别是教育博士、工程博士等专业学位博士点;健全硕士学位点梯队建设,拟定学校学位点按期评估规范,妥善推行学位点的动态调整,达成现有2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的优势进步、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的升格晋级,提升自己造血功能。
二是优化学位种类,推进研究生学位类别结构合理。做好顶层设计,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突出学术革新力的核心培养目的,构建以革新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,设立国(境)外学术交流专项基金,搭建多学科交叉的学术平台,达成科教结合;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突出职业胜任力的核心培养目的,构建以实践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,健全各学科典型案例教学库,建设协同培养的实习实践基地,达成产学结合。努力达成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型学位的协同进步、常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齐头并进。
三是重视过程评价,推进研究生教育水平稳步提高。增强学科的办学活力,推进研究生教育从规模扩张到水平提高的转型,从外延式进步向内涵式进步、从结果评价向过程与结果并重评价的转变。在过程评价的推行进程中,给予学院及研究机构在导师评聘、指标分配、教学督查、经费管控等方面更多的自主权。强化培养过程督查,健全研究生教育水平监控体系,重点关注研究生生源水平、科研成就水平、学位论文水平、就业升学水平等4个进出口重点。
四是加大三方联动,推进研究生教育资源优势共享。加大财政投入、学费收入、社会捐助的三方有限资金联动,根据奖优、助困、酬劳的原则,打造健全研究生奖助体系。集聚导师资源,发挥学院及导师积极性,主张导师与研究生积极拓展互动对话,一同参与项目研究,一同提高学术水平,一同推荐研究成就,构建三共新型导学关系;加大博士生、硕士生、本科生的三方互助培养联动,完善研究生助教规范,让博士生、硕士生积极参与本科生1、2、三课堂,形本钱硕博有机联动的大课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