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假过了一半,距离考研初试也只剩不到5个月时间!无论是因为对自己复习成效的不满,还是因为考试报名院校困难程度导致的重压,一些同学非常焦虑,试图通过增加学习时间来增强复习成效。然而,考研学习时间越长越怎么样?
通常来讲,学习时间与收益不完全成正比。伴随学习时长的增加,收益也在渐渐降低!一味追求学习时长,只不过一种自我安慰。
为何学习时间的增加并不可以保证收益的同等递增呢?
第一,学习时间过长,会导致倦怠感,反而会干扰学习热情!假如你感觉到累了,就证明你需要调节一下心情。
第二,依据记忆规律,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成效更好。在几个小时内连续学习一科,不如交替学习不同科目成效更好。交替学习同时也降低了倦怠感的产生。
最后,人的注意力维持时间是有限的。长期的连续学习,会导致大脑疲惫。思维能力、记忆力和注意力都会降低。
即使心里了解这类,有的同学还是没办法放松自己,耽误时间的罪恶感如影随形!
这类小伙伴可以改变一下视角,关注一下有效学习时长!相较于总的学习时间,有效学习时间更能预测学习成效!什么是有效学习时间呢?就是减去你刷手机,跑神的时间后,你全神贯注、高效复习的时间。
怎么样才能充分发挥学习时间价值,提升学习效率呢?
这就需要大伙在复习的过程中排出干扰。第一是手机的干扰,自制力差可以把手机设置静音、屏蔽社交信息、辅助APP等方法。第二是环境的干扰,这方面可以买耳塞,选择安静的座位达成。最后,就是分散、交叉学习,借助科学的记忆、笔记灯光等学习技巧,提升学习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