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机会读到本文的朋友,相信你已闯过了考研的第一关初试。下面的复试怎么样筹备,考验着你的智慧。世事洞明皆学问。复试备考也不例外。以下是跨考教育刘镇伟老师结合自己参加考研、考博、找工作面试的经验,依据职业规划的有关理论得出的一些建议,期望能对马上参加考研复试面试的广大准研究生有所帮助。也期望抛砖引玉,能与从事复试工作的同仁切磋交流,一同进步。
我把复试备考所要完成的工作报告成三步,美其名曰:复试备考三部曲。嗯,名字还算中听,内容是不是如名字一般美妙?更重要的是:有没效?别急,请和我一探讨竟。
1、 梳理资源
在筹备之初,大家应该尽量全方位地梳理资源。这里提到了一个资源,
有朋友立刻面露难色我是个屌丝,哪儿有哪些资源?先别慌,听我讲解,听完后相信每一个人都能找到不少的资源。请认真考虑以下的问题,这能帮助你挖掘到是我们的资源。
1. 你参加企业的面试吗?企业的面试相对合法,是好的面试实战演练。假如没正式工作面试,兼职或者实习面试也行。
2. 你参加过学生会的招新活动吗?
3. 你参加过班干部或学生会干部的竞选活动吗?
4. 你参加过讨论会吗?你有过辩论或讨论的经验吗?
5. 你尝试过为我们的看法辩护或说服其他人吗?
6. 你写过正式的议论文吗?
7. 你为何选择考研?为何选择考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?你需要认真考虑这个问题,并给出若干能说服我们的理由(要说服其他人,先说服自己)。
8. 你觉得你在这个方向有哪些优势?是不是非常有兴趣,有哪些证据吗(譬如你空闲的时候非常喜欢看这个方向的杂志,听过有关课程非常喜欢,关注有关学科的前沿常识)?是不是善于,有证据吗(譬如有关竞赛中得过奖,有关课程考过高分)?
9. 你在考研的专业方向上做过何种探索(譬如听过研究生课程或参加过讨论班,看过有关的期刊,做过小的创造或课程设计)?
假如你认真考虑了以上问题,你可能可以找到我们的一些资源。更关键的是,你可以大致知道什么是咱们讨论的资源:与面试有关的经验、常识、能力都可以成为资源。其实弄清这一点,只须你想,总能挖掘到有价值的资源。另外,若把资源做一下分类:前六个问题涉及临场资源,后三个问题涉及专业资源。
你可以沿着这九个问题的思路(而不拘泥于这几个问题)挖掘更多的资源,为下一步的深加工(转化成自己优势)做筹备。
2、 转化优势
有了原材料,只有进行深加工,才能增加附加值,进而卖个好价格。对已经
走到复试这一步的你来讲,自然是期望通过深加工把自己卖个好价格成功地营销推广给导师。
怎么样深加工?简单地说就是考虑自己资源和面试需要之间的联系,把以前的成功经验移植过来。
譬如:你参加过班干部的竞选。班干部竞选和研究生复试面试的有的类似之处:都是临场发挥,都是通过展示自己优势说服决策人选自己。假设你在参加班干部竞选时是通过开场调侃自己来缓解紧张情绪的,成效很好,那你能否筹备两段考研复试的自嘲式的开场白,让自己也让面试老师放松下来?还有,竞选时你是怎么样展示自己优势,说服听众的,可以移植过来?
再譬如,专业方面,你是学数学的,考试报名的是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。你的资源中有一项是做过小的创造或课程设计,那该如何深加工?还是上面的思路。课程设计和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有哪些联系?联系不少:做研究需要兴趣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既然你在专业以外的课程上花了不少精力做课程设计,可见你感兴趣;读计算机的研究生需要动手编程,假如你的课程设计做得可以,可以向面试老师展示你的动手能力:瞧,我可是内(数学)外(编程)兼修的!
仅举两例,相信你已有个大致思路了,可能你在深加工过程中还有困惑,以下是容易见到的问题:
1. 我是跨专业的,如何能跟科班出身的比?
2. 我的专业和目前考试报名的专业没什么联系,如何解决?
3. 我以前专业学的不好,感觉没什么优势。
4. 我对考试报名专业知道不多,如何解决?
5. 我感觉面试角逐会比较激烈,听说淘汰率挺高的,没信心。
简单提几句,相信聪明的你肯定比我回答得好。
1. 学科交叉更易产生idea,复合学科背景视线更开阔,这都是面试老师重视的。
2. 是真的没联系吗?要向新东方的王强老师学习:他是学英语的,到美国时想读计算机的研究生,硬是找到了英语和计算机软件的联系都是语言,一个是人语言,一个是机器的语言,我王强既然能把人的语言学好,学好机器语言会非常难吗?咱们可敬的王老师就凭借这种联系说服了我们的导师。即使没直接的联系,你对考试报名专业有兴趣吗,有热情吗,有自信把它学怎么样?假如你的回答是yes,那样想想支持你的想法的证据,把它们列出来,展示给面试老师即可。
3.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,大家能把握的是目前。考虑怎么样向面试老师展示你对所考试报名专业的兴趣、能力。
4. 多种途径增加知道:图书、杂志、互联网,听课、参加研究生讨论班、与有关专业的同学、师兄师姐、老师交流。有一句话说的好:假如你真正想做一件事,就会有方法;假如你不想做,就会找借口。
5. 我相信你的考研决定是慎重做出的。初试那样激烈的角逐、那样高的淘汰率都面对了,走过来了,大家有哪些理由不全力筹备复试呢?再有,要关注大家能掌控的方面,防止过多关注结果。假如大家把自己能筹备的方面都筹备到了,我们的能力都展示出来了,那样即使结果不理想,也没什么遗憾。更何况,通常来讲,尽力展示出了我们的才华,离成功总是就不远了。
3、 实践
俗话说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。假如排除少数人天生合适临场发挥,凡需临场发挥的任务,都可以通过提前演练以达到挥洒自如。通过前两步,大家在理论上已比较成熟了,剩下的就是实践了。
实践的形式可以自选:可以假设自己是面试老师,设计一些问题,如请用二到三分钟做一个自我介绍,请说说你的毕业设计,自己限时回答;也可以请一个朋友饰演面试老师,他提问,你回答,事后还可以请他点评,提建议,如此成效更佳。
以上三步不是射线式的,而是循环式的。实践环节发现问题,可以回到第一步再探索资源,而新资源完成转化后,也要应用的实践中,同意实践的检验。这有点像控制理论中的带有反馈的控制系统,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。
上一篇: